绿水青山是农村的最大优势,是一笔“既买不来又借不来”的宝贵财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行绿色发展方式,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举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等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补实这块短板,取得了明显成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村庄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近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外脏乱差”的景象发生极大变化,“乡村变美了、生活更好了”成为人们的共同感受,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事实证明,农村环境整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更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必须看到,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还不高,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摆脱脏乱差”实现“追求乡村美”,让广袤乡村大地有“颜值”更有“气质”,成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必然选择。
坚持完善政策体系机制,让成果有力长久。补实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是一项艰巨任务,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十分重要。我国正加快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支撑体系,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营、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等管理办法,完善农村环境质量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征程上,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聚焦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具体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就一定能在神州大地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